滕州市书院小学
名师工程
首届“最美‘书院先生’”展播
(第三期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教育体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理念,以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为重要载体,系统推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为擦亮"善城善教·学在滕州"教育品牌构筑坚实人才支撑。在此背景下,滕州市书院小学主动融入全市教育发展战略布局,创新实施"最美书院先生"名师培育计划,通过开设"书院先生"系列专栏,搭建起集名师风采展示、教学经验共享、教育智慧传播于一体的专业平台,为深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王 燕
王燕,女,1996年毕业于滕州市师范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上细心、耐心、热情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的培养。她热爱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用爱心育人,力争让自己的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收获。在教学工作中,她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学历案、作业设计、一师一优课等均在枣庄获奖,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山东教育》,因此也先后获得了滕州市骨干教师,枣庄市教学能手,滕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致敬不平凡的坚守
从晨光憙微,到夜幕低垂,从春暖花开,到寒冬雪飘。流光如疾箭,从事教育工作已二十余载。她用心陪伴,用爱护航,执教杏坛,坚守初心。校园里,她步履匆匆;教室内,她谆谆教导。她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在方寸讲台之间,把无微不至的关怀倾洒在育贤学子心间。她是知识的传递者,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师,是学生心灵的开导者。
一、心有繁星,逐梦前行
岁月流淌,斗转星移。回想起1996年的那个夏天,王老师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迈进了学校的大门,那是工作的第一站,一切都未知,一切也都充满新奇。初入职,面对新环境、新同事,除却紧张与不安,更多的是茫然和无措。参加岗前培训时,王老师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说做一名教师“真的不容易”,直到王老师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才有了深刻体会。
刚毕业就是二年级“包班”,繁重的教学任务,事无巨细的班主任工作,王老师每天都“蹲”在教室里。安排座位、卫生打扫、主题班会、学生间的小摩擦导致家长的不理解……每一件每一桩都要处理,这让刚参加工作的王老师寝食难安,焦头烂额,以至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好在,领导与同事总是不断地支持与鼓励,在王老师气馁时总能雪中送炭。犹记得前辈高老师告诉她,教师是个良心活,一定要用心、用情、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更记得李校长说的一句话 :“黎明前是最黑暗的。在你感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候。”
王老师知道多啃“硬骨头”,多接 “烫手山芋”,一定会有最质朴的获得,正是这些适时的帮助与鼓励让王老师拨云见日,驱散阴霾,有了继续逐梦前行的力量。很快,王老师适应了这种生活。王老师不仅站上了讲台,更站稳了讲台。
二、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 每一个学生,就像每一朵花都需要精心呵护。
班里有个特殊的孩子,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在“小餐桌”一住就是一星期,家庭环境的特殊,造成了他偏激的性格。他经常惹事生非,不是殴打其他孩子,就是在课堂上和老师唱反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老师发现,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渴望被爱,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肯定。于是,在学习上,王老师时常点他回答问题,经常鼓励、表扬他;在心理上,时常和他谈心,了解他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帮助他排解情绪;在生活上,对他嘘寒问暖。慢慢地,他改变了自己,不再和老师对着干,也不再欺负弱小。看到他的改变,王老师欣慰,庆幸,自己当初的一个正确的决定,打开了他的心门,引导他走到正确的方向 !
做一个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老师还要有耐心。花儿不一定都开在春天里,它们都有各自的花期。作为老师应该学会包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善于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做打开他们内心的叩门人。班里有一个“淘气鬼”,聪明机灵,可在 40分钟的课堂,他大概只有10分钟的专注,手中不停地摆弄东西,乱涂乱画,要不就前后左右的说话,惹的“四邻不安”。对于这种学生,不能过多地批评与指责,要多鼓励,多表扬。于是,一有机会王老师就让他帮忙做点小事,让他感觉老师对他的器重;一有进步就公开表扬,肯定他的主动性,一犯错误王老师就及时纠正,让他知道老师并没有把他放弃。慢慢地,25分钟,30分钟,35分钟,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他能坐得住,围着老师转了,后来,王老师还收到了他的纸条:王老师喜欢你。谁能说,这不是最大的幸福呢? 耐心,对一个孩子的人生,是多么大的影响啊 !
王老师用行动诠释真爱,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静候花开的芳香与甜蜜。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面对优秀的孩子,她总是想为他们打开一扇更高更远的窗户,让他们看向更广阔的世界;面对易被忽略的中等生,她力求让他们看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超越自己;面对存在各种问题的孩子,她也会弄清原因,用真爱来感化,以真情来引导,伴随着无限的耐心与尊重,促进他们一点一滴地成长。
三、心系教育,向上生长
王老师坚持“做一棵树”的信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从师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学海无涯,业务研究更无限,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为了给学生做榜样,作为一名教师,一日不学,犹如落队之雁。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学习,唯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一颗鲜活的心灵,“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池的活水。” 读书,是她经常必做的功课 ! 因为热爱阅读,所以,阅读也回报了她。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给他提供了优秀的教育资源,让她把课堂经营得风生水起。
在教学中,她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课堂上她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她注重把深的讲浅、把难的讲易、把易的讲透,把看似平常的问题讲得有意思,富有生命力。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四、心有微光,共同成长
年轻有时确实是短板,但也是青年人最大的优势。因此,伴随一路的暖阳,王老师不断练内功、丰底蕴、强力量,勤于各类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种业务比赛。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磨练,为王老师今后的教育教学积累了许许多多经验,也成为了自己从科任老师到班主任,到级部主任。教学能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手捧那一个个滚烫的证书,王老师无愧于前辈的叮嘱,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作为一名“老”教师,王老师深知自己还肩负着帮助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的责任。在担任年级组长这些年,有一位刚毕业的老师加入了班主任队伍,在他身上王老师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却事与愿违,以至于茫然不知所措。看着他着急的样子,王老师便主动担任他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开学第一周,王老师跟他一起商量制定了班务工作计划,班级活动安排班等;开学后,当面向他传授班级管理的技巧,共同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王老师还观摩他的班会课,参与他的班级活动,同他探讨各类活动的组织方法。经过一年的帮带,无论在班级管理还是教育教学亦或家长工作,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王老师希望,在追寻光并努力成为光的时候,能更好地发散光,去点亮更多的微光。
二十余年的教育工作,使王老师和孩子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学校生活也成为王老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潜心耕耘秉初心,桃李不言绽芬芳。教育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是一首唱不完的歌,用爱与孩子们相依,恪守教育初心,坚守教育净土。王老师用心经营班级,用情温暖学生,用智教导每一个孩子,她用行动诠释:择一事、爱一生。
颁 奖 词
她用心陪伴,用爱护航,执教杏坛,坚守初心。校园里, 她步履匆匆;
教室内,她谆谆教导。她是知识的传递者,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师,是学生心灵
的开导者。
第755期
识别上方二维码
关注滕州市书院小学
图 片|王 燕
制 作|亓 淼
初 审|马兆敬
复 审|陈丹丹
终 审|杨仲东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